一本震撼我的書
一個毫不起眼的寒冷國家
現今成為教育強國
所有國家都需要到那裡取經
分享給大家這本好書

「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   陳之華著 / 木馬文化出版


『芬蘭的孩子,從剛出生沒幾天的嬰兒,就被爸媽推著嬰兒車帶出來吹風受凍,大家都是從小開始去適應天候,因為這是他們的生活環境,培養適應力是代代相傳的生命成長歷程。』~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芬蘭的孩子從小就必須學習如何生活
反觀我們的孩子
都是父母的寶
父母的過度保護
往往是造成孩子學習與成長的最大阻礙
我記得學生曾對我說過
「老師,我在家連地都不用掃,你卻叫我拿這麼髒的抹布清洗洗手台」
我只是笑笑回應
在我親自示範後
仍堅持要那個學生將洗手台清乾淨
但我看到學生心不甘情不願的表情
我一直在想我們的教育真的出了很大的問題
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一段一段的機械式操練,固然會讓孩子們一時之間在分數比個高下,但對啟發與養成一生的學習樂趣毫無幫助;只讓大家害怕輸在起跑點的陰影籠罩下,反而看不到學習過程一片片美麗的學問森林。』~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人生其實最像一場馬拉松,一再強調孩子要贏在起跑點,卻沒有適當的去發掘每個孩子的差異、天分與資質,那就是鼓吹每個人用衝此的方法去長跑!贏了起點,卻會在中途把氣力與耐力用盡。即使一開始跑在前面的孩子,他們的動力如果無法來自個人,而是來自社會與家庭的壓力和期望,那人生從小就少了自發性的熱情,最後還是無法將人生馬拉松跑得精彩、完整。』~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走在台北街頭
到處都是才藝班與補習班
在台灣的孩子似乎連一秒都不能輸人
爸媽為了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
只好用錢去堆積孩子的多元化學習
連奶粉廣告都強調「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但是贏在起跑點又如何
大家都忘了最古老且老掉牙的龜兔賽跑故事
贏在起跑點的兔子並非最後的贏家
書中提到芬蘭的教育強調「先見林再見樹」
如果任何的教學一開始就一直不斷重複的練習枯燥乏味的動作或步驟
那個孩子還會對學習有興趣呢?

『當我們在全球「國家快樂指數」的研究評比中,遠居第六十八名時,北歐五國,除了挪威位居二十名內,其他四國都高居前十名!這些大半年處於北極圈附近,深受酷寒和日照不足所苦的國家,其人民的學習、成長、生活、工作等,必定還是有其自得、自信之處,以及讓大家都能平實、自在活下去的風情!』~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快樂學習一直是我們的口號
但當老師好幾年了
我沒有看過一個覺得唸書是件快樂事的孩子
學生不愛上學、時常上課睡覺
都是我們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所見的現況
但不是學生的錯,也不是老師的錯
是我們的教育政策與方向錯了
如果老師都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教學
不用每天趕課考試
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愛上「讀書」這件事
回想自己的小時候
求學路上一路走來看似順利
也都考上了大家眼中口碑不錯的公立學校
但若要問我喜不喜歡讀書
只有和全台灣學生都一樣的答案「不喜歡」
記得放榜那天我跟老爸說:「我可以立刻把課本都燒掉嗎」
當然只是玩笑話
但可以從我的話中發現對讀書的深惡痛絕
弟弟以前總不以為然的對我說:「會唸書的學生也會討厭唸書喔,那別人怎麼辦」
是啊!更遑論那些讀不來的孩子
也難怪他們會學得這麼痛苦

『閱讀之於芬蘭人,早已是一種普遍的習慣,他們對於閱讀重視的程度,或許就和我們對數理學科的看重一樣,也更像是印度學生必須將九九乘法表不只背到九乘九,而是廿五乘廿五一般的重要。當人們對文字的看重程度,和看重數理學科發展一樣的時候,人的心智平衡、學生的學習不偏廢,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了』~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台灣的孩子很少有閱讀的習慣
不知是懶得看書
還是電腦電視等媒體的誘惑太大
想想自己也是上了大學才有閱讀的習慣
小時候很羨慕別人能看課外書
老媽總是不斷叮嚀段考完再看課外書
問題是段考總是一個接一個
哪有結束的一天
我的青少年時期只有教科書相伴
長大後自然而然對閱讀沒什麼耐心
我很少把一本書從頭到尾完整的看完
後來我發現不愛閱讀的人也不只我一個
師大的圖書館裡常常是門可羅雀
但期中考和期末考期間在圖書館裡竟很難找到一個座位
這就是台灣學子們的讀書習慣
就如書中作者所言閱讀是終身資產
其實也是快速提升國民人文素養的方式
可悲的是我們的長官們往往不願意將經費花在這種地方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這千百年來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教育基本理念,卻在北歐國家扎扎實實的付諸實現!芬蘭只有一句「不讓一人落後」,而真實去執行後,卻總一直還覺得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的自我激勵。它在芬蘭,真的不是一句口號』~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在芬蘭,這麼一個小眾人口的社會,實在無法承受得起超過百分之十五處於學習劣勢的新生代人民,所以教育學界、官員與研究機構一再強調,即便是全國中學生只有兩三百人的落差,他們都無法接受。整個社會花下鉅額心力在教育上,為的就是對於學習能力與環境弱勢者的悉心照顧,所求的無非是把我們可能視為「後段班」的學生人數比例降到最低,以消弭這些在學校的弱勢者,變成日後社會上的潛在問題與犯罪製造者,屆時整個國家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去拼治安了。』~摘自沒有資優班一書

芬蘭真是一個教育理想國
也許只有這樣的桃花源
才能讓後段班的孩子也有尊嚴
自己也帶過牛頭班的孩子
我明白「不讓一人落後」是多麼的困難
我們的社會太強調成績
老師需要承擔來自學校與家長的壓力
對於那些弱勢的孩子
自然不可能一直花時間在他們身上
甚至有些老師把班級的成績當成自己炫耀的籌碼
記得以前有位同事總在辦公室把班上不讀書的孩子罵得狗血淋頭
當著所有老師的面指著孩子說他是老鼠屎
我不知道當下那個孩子受了多大的侮辱
其實何必呢?
我教過全校第一也教過全校最後一名的孩子
其實要不要讀書在於孩子的心

我想我們的教育大環境與政策真的需要改變
唯有小班教學才能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更完善的教學資源
我們應該讓孩子喜歡讀書
而非逼迫他讀書
也許再過一個世紀
台灣的教育都趕不上芬蘭的教育
但是我們都是從小接受台灣教育長大的孩子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觀念
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沒有進步的一天
很喜歡這本書
它讓我打開視野看到地球另一端不同的教育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ish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